
又快过年了,远的,近的,忙碌的,漂泊的孩子都将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旁。少不了要掏点红包,以示对父母的孝意。 我也如此,无论节日还是平时,只要回到父母身边,我都会给父母点小钱,妈妈会接着,然后和爸爸分一分,老人家各有各有各的“小算盘”,爸爸会攒起来到过年时分给他的弟弟,妈妈会攒起来过年时分给她的侄子。我觉得这很好玩。作为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我热爱这些生活中零碎、温宜的小细节。 可我最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一年多,每当我掏点小钱给父母时,他们总是异口同声地说:“不要不要,我们花不着钱。” 他们一再拒绝,我也就收了手。 我想了想,也确实,有人给他们做饭,一切医疗开销哥哥姐姐们也都管着,他们是花不着钱。 我甚至为他们高兴,衣食无忧的人才花不着钱,像我们年轻人,钱都不够花的;我甚至为自己庆幸,又少了些许开销,可以节约下来买点心头好。 可是,当我上周学到论语2.7,再想想父母那句“我们花不着钱”,竟然惭愧得流出泪来。 能养,不敬,非孝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我们以为把父母照料得很好了,他们不愁吃穿,住得很好,然后我们就心安理得了,觉得父母该知足了。可是,如果没有“敬”,“孝”是根本不成立的。 什么是“敬”呢? “敬”的左偏旁是“苟”,“苟”的小篆字形是草木刚发芽破土的样子,弯弓着的姿态。而右偏旁是“文”字,文是呈现出来的现象、纹理,是一种状态。 “苟”的小篆字形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