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指引中国旅游业发展新方略


作者: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上做了3万多字的主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政府工作报告不同,党的全体代表大会主报告以及各次全会决议主要着眼于发展全局,一般不涉及政府各部门更加具体的工作内容。在历次的主报告和全会决议中,只有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中出现过一次“旅游”。尽管十九大报告中没有出现“旅游”二字,但并不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发展无足轻重,无所作为。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动中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依然是各级政府以及全体旅游人共同的使命。大体而言,十九大召开的新形势下,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抓住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实际上也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大背景和前提。从大的视角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样也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将同样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中国旅游业的崛起。
具体而言,新的时代给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的新机遇主要有:
一是市场机遇。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0万亿元,在十三五时期,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必然会催生更大的旅游市场。按照报告所描绘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前十五年的图景中,“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图景也正是有利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画面。特别是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中国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将更加波澜壮阔,与此同时,与大众旅游时代相伴随的中共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也将成为主旋律。二是制度机遇。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一共将进行336项的改革;而在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中国一共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改革的态势可见一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的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得到更大的完善。
三是政策机遇。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如果旅游业能够以此为契机,推动消费升级并提升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那旅游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是战略机遇。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中国发展的重心和新的导向,特别是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下,旅游业有不少能大有可为的地方。围绕国家总体战略,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找准旅游业的发力点,将为旅游业乘势而上提供更多机遇。

二、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两个一百年”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总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指日可待;这次十九大报告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目标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描绘,即第一个阶段的15年,完成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跨越;第二个阶段的15年,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未来,如何推动旅游业现代化,以及旅游如何为整个国家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和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次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对沿袭了30多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调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跃升,还坚持这样的表述就有点不合时宜。因此19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更大程度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应该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幸福产业的概念,并把旅游作为幸福产业之首,幸福产业的提法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高度契合,未来应该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导向。

三、树立旅游业发展的新思维
十九大报告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落俗套,勇于创新。同样,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也应该树立新的思维,以推动新的发展。
一是继续领先。早在30年年前的198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尚清牵头制定的“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就提出了中国旅游业“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时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而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早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有“雪中送炭”意味的话,那今天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推波助澜”。而添好这个“花”,助好这个“澜”,需要中国旅游业走“继续领先”之路。当然,在当前中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要继续领先并不容易,因此旅游业需要找准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重点发力的领域,以保持领先位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二是全面发展。过去中国旅游业高度关注经济功能,对做大旅游业规模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果还将主要注意力放到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上,在数据上过分追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反而不利于旅游业地位的提升。在十九大报告中,经济建设尽管还放到前面,但并没有因此而超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份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主流,单纯强调经济功能,“GDP至上”并不符合发展的方向。因此旅游业也不必纠结于综合经济贡献的多少,而应该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到旅游业的复合功能、综合效应上。

三是以人为本。十九大报告对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未来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以人为本,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这就要求在宏大叙事之外,旅游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怎样帮助国民通过旅游实现全面发展上。因此,旅游本身的内容应该成为关注的重心。诸如,不能简单说旅游有益身心的作用,而应该沉到内容上,真正让游客通过旅游增强体魄、提高胆识、沐浴文化。再比如,单纯强调旅游的生态功能,不如更多地研究如何让游客通过旅游增强生态意识,了解生态知识,形成生态习惯上。

四是全球意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十九大报告体现了很强的全球意识,并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了未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方略。对旅游业而言,全球发展的态势也愈加明显,特别是中国先后成立三个国际旅游组织,体现了中国旅游业全球化发展的雄心。但客观而言,中国旅游业的全球化引入外来的多,走出去还相对偏少,基本上还是依托中国自身的旅游市场实现国际发展。未来中国旅游业应该更大限度地参与世界旅游市场的国际分工,特别是要为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四、开辟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命题,许多都可以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如何发展的提供新的启迪。这其中有几个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深改革。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也被作为问题在报告中提出。深化改革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党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诸如通过设立旅游委的方式来强化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的管理等等。未来中国将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一些传统的管理领域将会萎缩,一些新兴的领域又亟待跟进。对旅游部门而言,除了营造旅游业发展的大氛围外,特别需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应该在哪些新领域方面强化职能,应该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手段,形成引导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进而把握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权,不断提高旅游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是强文化。过去旅游领域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报告提出文化建设应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应该成为未来旅游领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纲领。此外,旅游在弘扬传统文化,创造现代文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未来旅游业需要在文化方面更多发力,特别是要着重提高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吸引力,要在旅游的各个环节推动文化的注入,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是促升级。总体而言,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旅游业发展,较之“量的扩张”,质的提升相对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也是过去多年出境旅游增速高于国内旅游的原因。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从横向看,目前我国旅游业,与欧美发达旅游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从纵向看,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业价值链中还处于中低端。比如大量国外主题公园、饭店品牌、旅游装备进入中国,在价值链中占据了最为丰厚的部分;但反观中国的旅游企业很少能在全球市场取得主导地位。未来通过升级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乃至更多的全球游客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四是补短板。报告提出,不充分不平衡是当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看,恰恰在国家发展的短板上能发挥突出作用。比如,老少边穷地区往往也是旅游资源富集区,随着交通改善,旅游业发挥舞台的空间就会出现。再比如,就业、扶贫等问题是报告关注的重点,也是国家攻坚的难点,这些领域旅游业都可以有很大作为。因此,未来旅游业应该进一步围绕这些短板问题开展工作,以此提高自身在国家战略中的位势。

http://xzh.i3g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