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尾,人们习惯于总结盘算,那么,和这个世界交手的许多年,您是否风采依然?内心里,一定遍布这样那样的伤口吧?或深,或浅,或隐,或现。
尤其是当下,新冠病毒已在全世界上空漂荡漫游三年,至今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人们精神的困顿已经十分凸显。焦虑、压抑、不安、惶然成为常态。我们也想把不安放在身后,无奈病毒阴魂不散。

这时候的我们,更需要一个拥抱,一味“解药”,一种脱离苦患的解脱之道。
为了求得这样的法宝,我们习惯于去西方心理学寻找答案,可是西方最顶级的预言家珍妮·狄克逊早已预言:拯救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在中华传统文化,在《论语》,在孔孟之道,在《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拯救人类
我想用点、线、面的关系来解析。
很简单,因为西方社会文明的理念基础是个体、是单点,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基础是关系、是线、是面、是各方的关照和周全。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是处于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渺茫的单点,不可能脱离社会线面关系而存在。既如此,一个人要想行稳致远地活着,就要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而国学中的智慧,是可以保障我们关系通达,稳健地屹立于硕大的社会关系网中。相反,放逸无度,我行我素,是根本行不通的,自己站不稳,社会也无法稳健地运行,必然是凌乱无序的。
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我尝试着让国学智慧照进自己的现实生活,调整自己的人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影响辐射周围的人。因此,这本书创作的起心动念,全然是因为这些内容让我的人生变好。而现在之所以推荐给大家,是因为笃信它能惠益更多的人,让大家的生活变好。为什么说它好呢?
这本书能切实有效地解决你的人生痛点
当你困惑时,它能让你想通了。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想不通的事,这全在于自己的知见所限:“这件事怎么可以这样?”“那个人怎么可以那样?”土豆怎么可以包包子(内蒙吃法)?西瓜怎么可以配馒头?(西北食俗)北京豆汁怎么那么难喝?了解了“君子不器”,这一切迷思就自动消弭了。在周代,“器”代表周围、周边、边界的概念。那么,“君子不器”就是君子没有边界,没有障碍,也就意味着内心的辽阔无边。这样,就少了偏见,不会固化。

当你生气时,它能让你平和了。
我们每天都生很多气,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想法我们会生气,别人不明事理我们也生气。倘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的真谛,便不再生气。“愠”是恼怒的意思,这个“不知”,并不局限于别人不了解我,还包括对事理的一切无明。这样一想,是不是就敞亮多了?

当你忧愁时,它能让你愉悦了。
当个人状态和事态不理想时,我们会发愁:这下如何是好?懂得“君子素其位而行”(“素”的本义是未染色的丝线。君子忠于事物的本质和状况,安分守己地作为,不作非分之想),顿时就不愁了,在什么情况下,就干什么事吧,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其所能,便能风平浪静。

当你恐惧时,它能让你无畏了。
世间事,除了生死都是擦伤。是的,人最大的恐惧是生命的消逝,虽然之前我们也懂“朝闻道夕死可矣”,但依旧无法真正向死而生,有朋友说他宁愿永远不闻道,也不想死。可是,假如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朝闻道”,致力于闻道上,恐惧是不是减轻了很多?

当你焦虑时,它能让你安定。
对当下不满,对前途不安,于是心浮气躁,焦虑不安。学会“知止”(知道自己的目标,有了向往的境界),就能有定力,收获不慌不忙的坚强。“ 知止而后有定”,心定了,整个人生都好了。

当你敏感时,它能让你不受伤。
人一旦敏感,便很容易成为玻璃心,极其易碎。这时候,你要想着“敏于事”(敏锐地把握事态,迅即地梳理好关系,打理好事务),而不是执着于“受”,自然就有了钝感力,就释然了,伤口便神奇般地愈合了。

当你有情绪病时,它能让你安稳。
一切病,皆由心生。人生最苦,其实是心苦。“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告诉我们,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得以蓬勃生发。情绪之于人体也是这样,情绪可控,才能心安体健,四时轻利。
……
国学中的经典金句,就是这么有用!好用!有时,哪怕只是吃透一句话的精神内质,就可以瞬间完成人生逆袭,一通百通。

国学也懂人间烟火,最是抚心
必须坦言,在重学论语,重读经典,写这本书前,我是个生活总是一地鸡毛的人,情绪、工作、人际关系,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不可控,因为“人不知而不愠”,因为“君子素其位而行”我获得了新生。成为一个稳定的人,通达的人,不生气的人,可以掌握人生方向的人。
在这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国学经典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山岳重重,仅供瞻仰的存在。可是,当我走近它,思维它,启用它,我发现,经典,才真的懂人间烟火,那么抚心!

是的,这一场人生,终究是自己的,要靠自己,但自己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没有智慧的加持,于风中灯烛微弱飘忽。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股传统文化清流,定能还你人间清醒,活出人生轻盈感。

很多读者读完本书,都惊呼:
- 只有西方心理学没聊透的,没有国学不关注到的!
- 只有没用好的智慧,没有治不好的人生!
- 圣贤比大数据更了解我!
- 此非虚言。
- 春风拂玳筵,佳酿散馨香。愿此番感言能引起诸位共鸣,纳悦,携手前行!美美与共!

本文作者:紫檀
山东人;生活达人
法律科班出身,却“逍遥法外”
用行走、思维和文字同生活谈恋爱。
曾出版的畅销作品主要有:《儒家文化》、《兵家文化》、《中国紫砂文化》、《慢生活》、《转角遇到不一样的自己》等。
欢迎约稿、约茶、玩耍。
往期精彩:
烹茶品《论语》之“孰谓微生高直?”
烹茶品《论语》之“不耻下问”
女人,活好,才能爱深冬,言爱,如何处理好伴侣关系一本书和一段光阴的幸福随想“晴川历历汉阳树”,好好老去芳菲歇去何须恨——再见,庚子之春
山居足清明,我有一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