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悲歌,神隐下的外高加索“三国”之阿塞拜疆


在里海与黑海之间的狭长地带,沿着巍峨连绵的高加索山脉,有这样三个神奇的国度:“火之国”阿塞拜疆,“酒之国”格鲁吉亚、“神之国”亚美尼亚。
千百年来,这块广袤而遥远的西域之地,始终散发着独有的迷人魅力。这里是葡萄酒起源地,诺亚方舟的最后停靠地以及伊甸园所在地,世界上第一个定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也在这里。而古老的姆茨赫塔古城又是古贸易之路的交叉口。然而,启开历史的画卷,它又是那么不得安宁,仿佛每一页都被战争的鲜血浸染,每一页都被沦丧的泪水沾湿。所以,用千年悲歌来形容这块土地毫不为过。
这个春天,我有幸走进它们,却发现,往者往矣,纵使昨日流离,不忘笑对今朝。这是三个非主流族群特有的坚韧与乐观,值得我们好好探索发现。


阿塞拜疆——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阿塞拜疆共和国,面积8.66万平方公里,地处亚洲西部,位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高加索山脉东南侧。人口935万,九成以上居民为阿塞拜疆族,信仰伊斯兰教,属什叶派穆斯林。1991年10月18日正式独立,之前为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刚出机场,导游就告诉我们,阿塞拜疆在波斯语言中是“火的国家”之意,而接下来的游览,我发现,阿塞拜疆的印象的确可以用一个“火”字来形容。


地缘政治之“火”
从地域上看,阿塞拜疆南北夹在伊朗和俄罗斯之间,西部和西北部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相邻,东濒里海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海相望,处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及东西南北向交通走廊交汇的“十字路口”,是名副其实的重要交通枢纽;从历史角度看,阿塞拜疆位于波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沙俄帝国扩张的交汇处,历史上曾被多个帝国争夺并轮番统治;从文明角度看,阿塞拜疆位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的激烈碰撞之处,是政治家所言的“文明断层线”。


特殊的地缘关系为阿塞拜疆赢得了“古丝绸之路明珠”的美誉,但同时也留下了无数个和战争有关的悲怆瞬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前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的带领下,阿塞拜疆人民充分研究、审时度势,制定出走独立灵活的发展道路,方才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


经济发展之“火”
在外高加索三国中,阿塞拜疆是最富的。
2013年人均GDP达7800美元,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位居独联体国家第三位。


这份荣耀和业绩,和当地的油气资源有关。阿塞拜疆油气能源富集,且品质优良,首都巴库就是著名的石油之城,曾有人总结说,如果没有巴库的油田,苏联不一定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塞拜疆独立后,拥有远见卓识的盖达尔•阿利耶夫总统为阿塞拜疆量身打造了“石油兴国”的宏伟战略构想。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视和促使下,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三个“世纪合同”的签订给阿塞拜疆带来了滚滚黑金,而随后而来的油气资源绕俄输欧运输咽喉的地位又给阿塞拜疆带来了在各国博弈场上挺起的胸脯和满满的雄心。让古老的阿塞拜疆名利双收,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历史文明之“火”
阿塞拜疆的油气资源位于地表浅层,具有极易开采的优点,有时候会油气喷发,产生自然的自然景观。就是这样一个现代人看来浅显无比的事情,却被古代人奉若神明。他们认定这是神灵的主宰,逐渐产生了对火的崇拜,继而诞生拜火教。公元前6世纪,拜火教神庙就已出现在巴库。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占领该地区,将拜火教立为国教。13—14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曾记载“燃烧的山”。17—18世纪,许多印度商队途径巴库所在的阿普歇伦半岛时,发现长燃不息的圣火,于是捐资建起了祈祷和礼拜用的阿蒂什吉亚克神庙。有学者认为,阿塞拜疆的拜火教就是伊朗拜火教的源头,还有学者至今仍在纠结印度的拜火教和阿塞拜疆的拜火教到底是从哪里传到哪里的。
古老的文明注定会积淀下来,然后体现于现代化建设之中。

阿塞拜疆的国徽中央,也有一株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独立自由之火在阿塞拜疆大地点燃。阿塞拜疆人民把对火的热爱发挥到极致。他们在首都巴库最高的地方建起了三座火焰状高塔,这三座高塔是阿塞拜疆目前最高的建筑,从巴库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而且已经被民众视为国家新形象。“火焰塔”被设计师们称为近代设计最大胆的建筑物之一。塔身完全被LED屏幕覆盖,晚上闪烁起来呈现出跳动火苗的效果,有时也会将巨大的国旗打在大厦表面,颇为壮观。

在巴库不远的戈布斯坦崖刻文化中心,岩石上遍布着史前人类刻画的各种符号和事件也印证了阿塞拜疆的悠久历史。

“风之城”巴库
在阿塞拜疆语系中,首都巴库是“风”的意思。这里确实风很大,除了字面意思之外,是否意味着火借风势,火上加火的美好寓意?这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巴库是一座很现代很有设计感很欧美的城市。

这和他们的国民心理向背有关。阿塞拜疆虽然历史原因归入了亚洲,但其实解体后他们一直把自己当成欧洲人,比较亲欧美,这一国民心理也体现在他们的建筑风格上,机场、火车站商业楼宇,都非常欧美化,他们甚至还不惜耗资120亿美元举办了欧洲音乐节,还建有欧美博物馆。我们在去往宾馆的路上还看见马路上有工人紧张地作业正在为F1搭建看台。
这些,当然不是我关注的要点,我是为巴库古城而来。


巴库古城最震撼的一点就是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行走在巴库的古城中,城里古都和现代的建筑交融一起,古城墙还在,沿着城墙林立了各种现代化商铺,但商铺并不突兀,非常自然。我们进入城门,徐徐深入,两旁的特色纪念品商铺夹道,各种特色和小玩意遍布街道两旁。


在古城中有好几个当年的驿站,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驿站。
在这里稍息片刻,喊老板上一桌地道的美食,仿佛听到驼铃声以及驼队在路上行走的声音,看到驼队在这里寻找打尖住店的地方,颇有一番怀古的味道在里面。


迷一样的少女塔是巴库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坐落在老城的中心。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有说是防御工事,又说是爱情之塔。不去纠问,只笃信,是千百年的风雨成就了少女塔。
上少女塔的楼梯矮小狭窄,必须手脚并用,私心想着,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少女之塔,也是蛮不错的。塔中各层都有简小的历史介绍,博物陈列。 1304年在这里发生特大地震,许多居民点夷为平地,而此塔却安然无恙。


在少女塔上四周震撼的景象也尽收眼底:万顷里海碧波渺渺、水天相接、苍茫无际;滨海大道如游龙盘卧,贯穿东西、绵延百里;在海滨之上创吉尼斯纪录的巨大国旗在迎风飘展,叫风城不是浪得虚名,远处的火焰塔高耸入云,恰若烈焰腾跃,直窜长空;老城里排排古朴民居错落有致,装饰华美的清真寺、蜿蜒曲折的石径、高低起伏的城墙交相辉映,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安详,岁月已逝,但容颜未改……呼啸的风声伴随着悠扬的祷告,仿佛令时间静止;城角的老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仿佛让流年永驻。


在旁边的高地顶端是著名的希尔凡宫,它由希尔万沙家族建于14-15世纪,由清真寺、宫殿、灵庙等建筑组合而成,是巴库古城最著名的景点。因时间比较匆忙我们只是在外面远观了一下,随后就把时间消磨在沿着城墙逛上面了。巴库古城的古城墙建于12-15世纪间,和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建在大体相同的年代,古城墙全部用石头砌成,完整的包围着巴库古城,至今城墙保存完好。完整的垛口,类似长城的烽火台,在烽火台的火炮和巨型弓箭告诉我们它们是城市的最坚实的守护者。


城墙内没看到御敌的将士,我把身子探出在城墙外,也没有看到历史的尘烟,只见墙外的孩子在阳光下嬉戏,回头和座椅上呢喃的小情侣眼光相遇要求我给他们留个影。这残缺的城墙如今已无法再抵御枪炮和铁蹄,却仍能为心灵留住一片净土,一道墙仿佛分隔了两个世界,门外是熙攘喧嚣的新天地,门内是令人神往的中世纪。


古城外是巴库的主要休闲区,鲜花绿草,林荫小道,小广场,喷泉把把阿库古城装点围绕,晚上,华灯初上时更加美丽,此时绕古城散步是一种享受。


这就是巴库,很好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梦幻的玻璃幕墙和古老的寺庙城砖彼此跨越时间洪流,静静地挽着手在同一条街道旁和谐共生,不忘本心又向往未来,一如这眼前靓丽的风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当然,在巴库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我值得我们去探访,比如特色餐厅和美食、石油浴,以及古城外的夜生活,等有时间在给大家奉送。

http://xzh.i3geek.com